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颐华太极养生中心
颐华太极养生中心
当前位置: 颐华太极养生中心 > 太极资料 > 太极拳图解 > 内容正文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

作者:小拳王 来源:颐华太极养生中心 发布时间:2012-04-03 18:04:04 【字体: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
    谱诀:横掌障眼高探马,覆手突现刺喉掌;    上下相随弓步进,叶底采挑阴手藏。
    动作过程
    (一)高探马
    动作过程与第三十式高探马相同(参见图1 39~1 4 1)。
    (二)左穿掌
    1.右腿渐下蹲,左脚提回,虚悬于右脚左前。同时,右臂渐屈肘横臂呈弧形,稍沿左
前臂下弧形外旋内收,横置于胸前,掌心翻朝内上;左掌渐仰掌穿至右掌内侧上方,掌心朝
内上,指尖朝上。眼向前平视,眼神关顾右掌内收(图25 3)。
    2.身体微右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轻着地,随重心渐前移全脚着地,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垂肩沉肘,左掌继续向前上穿,掌心朝上,高与颏平;当左前臂穿过右掌上侧时,右掌内旋,掌心翻朝下,微里收至左上臂下近肘处,手指朝左。眼神先关顾右掌里收,再关及左掌前穿,随即向前平视(图254、附图254)。

 

 


    技术要领
    1.高探马的技术要领与第三十式高探马同。
    2.从单鞭过渡到高探马,左脚收回,以左脚尖点地成左虚步时,左脚不可拖擦地面,身体不可后仰,从高探马渐至穿掌的左脚提回,虚悬于右脚的左前方,不可撅臀前倾,左腿前迈时身体不可前俯,脚跟不能冲击地面。杨氏家传老谱《懂劲先后论》说:“夫未懂劲之先,长出顶匾丢抗之病。既懂劲之后,恐出断接俯仰之病。”可见俯仰皆为太极拳之重病,
故拳谚有“点头哈腰,传授不高"的说法。克服的办法是“百会、中极一体管键"。做到“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
    3.左穿掌,左腿向前迈步时,右腿要下蹲,即做好右腿的“沉”,以右腿的“沉",  “送”左腿的前迈。这样既可使迈出的步子增大,加大运动量,亦使之符合技击要求,同时亦可避免迈出脚带着身体的部分重量冲向地面,造成迈步如打夯和下盘虚实不明的情况。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步子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坐实腿下蹲的程度,  “沉"得越深,蹲得越低,迈出的步子就越大。而且这样的迈步方式,是后(实)脚蹲,前(虚)脚伸,实(后)脚送虚(前)脚,虚实分明,起脚轻盈,动步稳健,落步无声,迈步有如猫行之轻灵、沉着、稳健,蹑足而行,其若惕也。
    4.左掌穿出时要注意两肩平整,左肩不可前探,手臂不可伸直,要垂肩沉肘,从而达到“三垂",即气垂、肩垂、肘垂。同时,左穿掌动作须同左弓步,身体的右转协调一致。左手的出击,同左腿的前迈,上下不可脱节,要做到上下相随,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而动,眼到手到足到,尤须注意弓腿不可太快,手的出击,必须辅以腰腿的支持,否则就无法做到拳论所说的“劲起于脚跟,主宰于腰,发于腿,形于手指"。
    5.最后形成的左弓步步型,就身体重量在两足的静止状态而言,是弓(左)腿为实,蹬(右)脚为虚。若从技击的动态来说,左掌向前穿刺敌喉,劲起脚跟,通过弓步的形成过程,由腿而腰而脊而膊而手,贯于手指。后腿不蹬,则穿刺无依,穿透无力,也就是俗说的不得力。故从技击角度来说,蹬(右)腿为实而弓(左)腿为虚。这就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转换。做好虚实转换,才能意气换得灵,动作虚实分明,举止轻灵活泼,中藏生气,有圆活之趣。
    用  法
    高探马用法同第三式高探马。惟我探出的右手为敌牵住,即将右手先外旋下沉,后内旋收回,手心向下,左手稍起穿掌向敌喉间冲去。右手仍藏在左肘下以应变。
    注释说明
    “穿掌”系传统拳术通用式名,外家拳亦作“抽掌”或“抽袖",形容一掌自另一掌臂之上或之下穿出,状若穿捋袖子而得名。  杨式太极拳高探马带穿掌势,一个“带”字,说明了穿掌是附带于高探马的,从而确定了穿掌的附属地位,使穿掌成了与高探马势组合的障眼施着和连环守护刺穿中的重要一环。有人说:  “此势为白蛇吐芯,形象意思皆相合。”非也。请参阅第六十六式白蛇吐芯解,两者不可混淆。
    又高探马是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几个身体稍拔“高”起立的动作,高起即落,都是技击的需要。高探马后穿掌,右腿即屈蹲下沉,恢复半蹲状态,以加强腿部力量的锻炼,并使拳架整套动作大体上使腰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太极拳体用全诀》说:  “穿掌采挑叶底藏,疆场搏敌喉间刺。"说明穿掌着法的主要作用是刺敌喉,虽日穿掌,实为穿指,是为指法。此势演练,尤须注意轻灵,举手投足不可有呆相,彼之力妨碍我皮毛,我之意人彼骨内,两手支撑呼应,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则左已去。周身协调相随,处处恰合。
    此势在88式中独立为“左穿掌”。吴式改作“迎面掌”,或作“扑面掌",以左掌扑面,改指法为掌法,但姿势仍沿用杨式,武式作“对心掌",孙式作“右通背掌”,均出右掌,陈式无此式。

相关推荐
  • 热门
  • 推荐
排行榜
相关章节视频
太极拳推荐